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新闻走基层(78)】徐志威:临危受命 既“兴奋”又“遗憾”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最好的老师。走进课堂寝室,感知校情班情,观察改革发展,体味师生冷暖,回应群众关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清新鲜活的语言,推出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俨然成为了校园每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

一棵树,根扎得深,才会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经研究决定,学校在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推出《新闻走基层》系列栏目,对焦一线师生、报道他们在幕后做出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今天的《新闻走基层・学子风采》聚焦我院学子徐志威

徐志威在比赛中.jpg


徐志威.jpg

“很开心,很激动,很兴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入选国家集训队后,又在2017世界木材日国际青年家具制作选拨赛中荣获三等奖,设计学院2014级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徐志威最近频频收到好消息,心情也一直兴奋不已。

临危受命,赛前只集训了一周

730,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河北邢台举办。徐志威在赛前只集训了一周,却在“家具制作项目”以总分排名第五的好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

原来,参加此次比赛的第一人选,因为在赛前不慎将手指弄伤了,而木工制作是门手艺活儿,手受伤了就无法参加比赛。学院领导决定,临时选拔专业技能同样出色的徐志威去接受挑战。临危受命的徐志威表示,“我在比赛前只受训了一星期”。

竞赛的标准和技术规则完全是对接世界要求,不仅考验机器运用还考验手工设计,“之前,一直更注重机器使用方面的学习,手工方面的学习准备的不足。当得知了是第五名的时候,紧张的心才放松下来。”徐志威兴奋地说道。

拼尽全力,作品被永久收藏

家具制作项目是我国2011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首次参赛的项目之一。作为具有悠久木工文化历史的中国,如何将世界比赛的规则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项比赛要求选手在现场根据图纸按照要求综合使用木工机械设备和手工工具,合理选材、正确划线、图纸放样、榫卯加工、拼接加工、表面处理等,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木制品。

对于代表江西省参赛的徐志威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比赛准备的并不充分,无法发挥最高的水平,所以,拼尽全力就好了。”

徐志威是赣州龙南人,而比赛地点在河北邢台,这一南一北的,地上跑的火车,天上飞的飞机,“只在车上、飞机里休息过,到在比赛地没有时间休息,而且气候、饮食差异都挺大的。”徐志威表示很不适应。

赛事在一个封闭的图书馆内部进行,各参赛队在各自的工位进行手工设计、产品制作。设计学院的带队领导戴达鹏表示,精细木工是通过手工和机器,使用各种形式的木接头连接木料,形成结构用于门、窗等物品制作的竞赛项目。

从开始筹备参赛起,徐志威都把自己的时间用在了设计和家具厂的手工上来。备赛期间,每天都要早起培训,寝室与家具厂中两头奔走,一个星期都在培训基本没有周末,问及备赛情况,他微笑道:这个比赛要求很高,衔接缝隙要小于0.1毫米,表面要平整、光滑、无毛刺,要达到800号砂纸的标准。一个工区只配备了所需材料,其余都要自己设计,尺寸、孔位必须无误差

而他的获奖作品,将会被国际木文化学会永久收藏。

心有遗憾,更将砥砺前行

赛后,徐志威内心充满激动,却又略微有些遗憾在他看来,这次比赛是“输”在了产品设计上,“如果,我的设计好一点,产品被永久收藏就会自豪点,没有发挥最好的水平,心里挺遗憾的。相对于自己的标准,比赛是输了的。”

他向记者坦诚道:“时间仓促,大部分设计是借鉴参考的,加上平时自己在培训练习时,缺少对手工设计方面的学习,相对于其他竞赛对手,自己有很大的差距。希望自己可以在后面的比赛中做的更加出色。”

比赛之后,在徐志威看来,自己的状态和以前大为不同,增长了见识,令自己更充实了,也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足,哪里存在问题,也让自己更自信了现在的他打算延后实习,在国家集训队中坚持到底,努力争取代表国家队出战世界赛场。

/学生记者团朱先禄、池含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