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产教融合共同体>数字林草共同体>详细内容

数字林草共同体

2025年林草产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来源:全国数字林草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5-03-04 19:39:2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开展调查情况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明确未来林业行业不同岗位、专业、技能水平的人才需求规模,企业能够提前制定精准的招聘计划。通过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林草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情况等方面的调研,旨在准确把握数字林草行业发展趋势及当前数字林草产业发展对林草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林草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了解林草企事业单位职工规模、分布、学历结构、培训情况等,了解学校林草类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专业课程与教学现状。以积极应对数字林草行业关键技术瓶颈,对接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明确并推进共同体重点建设任务,指导相关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作,主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为全国数字林草行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总体情况,对于一些问卷没有调研到或无法调研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了个别面谈、电话访谈作为补充。

(二)调研对象

(1)行业调研

采访访谈了国家和省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主要包括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江西省林业局、贵州省林业局、云南省林业局、浙江省林业局、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协会,查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省林草主管单位发布的与数字林草等林草发展相关的文件资料。

(2)企业调研

全国与林草专业相关的事业、企业单位。以华中、华东、华北、西北地区为主,兼顾华南、西南区域。

(3)院校调研

选取全国14所林草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表1),国家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5所,占35.7%,省级示范(骨干、卓越、高水平)院校7所,占50%,一般院校2所,占14.3%。调查结构分布合理,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表1  被调研高职院校一览表

序号  

学校名称

所在地

备注

1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衡阳市

省卓越校

2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省优质校

3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省示范校

4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省示范校、省优质校

5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省柳州市

自治区示范校

6

扎兰屯职业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般院校

7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一般院校

8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省天水市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9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省示范校

10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南平市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11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句容市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A档

12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赣州市

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

13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丽水市

省示范校

14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市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B档

(4)毕业生调研

从参与调研的院校中调研了林业技术专业毕业的147名毕业生。

(5)研究机构调研

研究机构选择江西省林学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开展调研。

(三)调研对象

主要采用访谈、网络问卷、文献调研方式。

二、调查内容

调研工作包括行业调研、企(事)业单位业调研、高职学校调研、相关专业毕业生调研、职业教育研究评价机构调研。

(一)行业调研

1.林草行业国内、国外发展总体形势,包括总体现状与趋势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行业“十四五”规划及有关权威报告等;

2.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林草产业结构调整等对林草行业有关技术技能领域提出的新要求、新发展趋势;

3.林草行业相关岗位设置情况,人才结构现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

4.林草行业服务产业智能化升级的人才供求现状及需求预测。

(二)企(事)业单位调查

1.林草及林草信息技术类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重点调研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内容,对在岗人员综合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的需求变化。

2.林草及林草信息技术类企业对管理型人才需求情况。重点调研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内容,对在岗人员综合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的需求变化。

3.林草及林草信息技术类企业对服务型人才需求。重点调研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内容,对在岗人员综合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的需求变化。

4.林草行业通用标准。重点调研企业生产实际中采用国际通行或行业普遍认可的通用标准(如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流程标准等)。

5.对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情况。

6.林草行业企业单位对人才培训与学历提升需求情况。

7.对有关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三)学校调研

1.学校教学基本情况(包括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质量保障、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配套资源等);

2.林草类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包括生源情况、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毕业生考取行业有关资格证书情况等);

3.现行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及评价;

4.学校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及执行情况(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课程结构比例、专业教学内容更新情况等)。

(四)毕业生调研

1.学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

2.与数字林草技术相关的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信息化技术分析。

3.对所学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

4.对所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如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等)的意见和建议。

(五)有关研究评价机构调查

1.调研德国、新西兰等先进国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基本文件研制等情况。

2.国内教育研究院、麦可思等研究评价机构对相关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林草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

《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西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全省对林业生态建设领域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为4.5万人,对人员新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新要求,新兴岗位近五年需求上升25%。

江西省林业局专题调研显示,全省林业基层普遍存在人才严重老化、断档断层、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等突出问题,新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迫切。

结合《江西省生态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3年),当前人才供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供应总量不足,设置生态建设领域相关院校人才供给数量远低于需求总量;二是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林业碳汇开发工程师、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师、生态修复工程师、林业智慧化管理等新兴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明显;三是高技能人才需求攀升,当前行业高端技术应用场景广,高技能人才占比严重不足。

1)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数字林草技术人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四化”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使“信息化”与“生态文明”成为两大突出亮点。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信息化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生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数字林草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林业承担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也都发挥着突出作用。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入,需要林业积极发挥战略作用,并向数字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升级。生态文明建设驱动未来的林草不仅越来越“生态化”,也越来越“数字化”,数字林草技术人才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

(2)社会融合发展需要数字林草技术人才

信息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信息社会已经显现出信息网络泛在化、社会运行智能化、经济发展绿色化、人们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公共管理高效化等重要特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从社会网络、生产模式,到管理方式与服务手段,这对数字林草发展及服务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一体化、协同化成为林草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随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林草行业产业发展必须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好融入智慧地球建设的从业人员,才能使林草发展有机融入社会发展。

)行业调研结果分析

林业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复合体,在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新能源战略、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十四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森林蓄积量达190亿立方米,大规模推进科学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快良种选育和优质种苗生产、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村等成为国土绿化工作重点,为林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江西森林资源丰富,禀赋能力较强,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 63.35%,稳居全国第二,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赣州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有4个地质公园、20个湿地公园、31个森林公园、115个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达76.4%,列江西省设区市之首,是全国十八个重点林区和十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十四五”期间,林草事业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竹产业、花卉苗木、林草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产业和互联网+林草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就业、促创业、实现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急需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建设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食品产业链,江西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西省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千家油茶种植大户、千万亩高产油茶、千亿元油茶产值的油茶产业“三千工程”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山茶油加工基地,重点打造“齐云山”等品牌,形成江西山茶油优势产区。山茶油行业上游是油茶种植业,包括括种苗培育和栽培两个方面。油茶种植是山茶油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油茶树的种植情况直接决定了山茶油的产量。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油茶籽产量超过400万吨,以普通油茶为主,油茶种植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地区,按油茶籽产量排名,前五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根据《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200万吨。

(三)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被调研的林业企事业单位以提供技术类岗位为主,占比94.85%,也有企业同时提供管理和服务类型岗位;主要岗位群集中在林草资源培育、林草资源监测与调查、林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3个方面。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在林草营造与管理(95.7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94.42%)、林草资源调查与监测(94.42%)、林草资源区划与管理(90.56%)、林业信息化应用(86.7%)等方面。企业认为学生胜任岗位的专业基本能力以植物识别、林草资源调查、3S软件操作、森林环境因子调查为主。企业认为学生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有林木种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造林验收、森林抚育设计、森林采伐设计、林草资源区划、林草资源评价、病虫害识别防治等。

(四)院校调研结果分析

被调研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森林植物、森林环境、森林调查技术、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生态文明、林业“3S”等;核心课程开设有林木种苗、森林营造、森林经营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等;拓展课程主要有经济林栽培、森林防火、无人机和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等。院校课程体系存在不完善、核心课程不明确等问题。

经过调研汇总,各院校普遍认为林业技术专业应建设森林植物标本室、森林环境、森林调查、林业信息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等实训室。大部分认为林业技术专业应该增加无人机实训室并加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五)毕业生调研结果分析

林草类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从就业岗位分布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调研选项之外的其他林草类企业,林草事业单位,其次为林草勘察设计企业,林草测绘企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植物识别、林业3S技术、森林调查、有害生物防治等知识较为重要,占比均超过40%以上。认为需要强化林业信息化软件应用,增加无人机操作应用等知识。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但是仍在一定差距。课程设置则希望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的规程要对接。毕业生认为实训学时不够、企业人员到学校交流少、校外生产实践少、智能化数字化资源太少。调研表明应该加强学生实践体系构建,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四、人才需求情况预测分析

调研主要采用网络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共同体长期致力于服务林业产业建设,与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深入40余家企业开展专业调研,并对20家代表性合作单位人才需求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总体情况,对于一些问卷没有调研到或无法调研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了个别面谈、电话访谈作为补充。

调研表明,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能完全有效衔接。林草系统单位2242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单位136个,国有林场4295个,林草科技机构6095个,集体林场1.7万个,户办1.7万个,联办6千个,年度需求人数在1万人以上,林业人才需求巨大。

被调研的林业企事业单位以提供技术类岗位为主,占比94.85%,也有企业同时提供管理和服务类型岗位;主要岗位群集中在林草资源培育、林草资源监测与调查、林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3个方面。大部分林业企事业单位需要学生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林业调查员、无人机操作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和专题图制作员。行业人才胜任岗位的专业基本能力以植物识别、林草资源调查、3S软件操作、森林环境因子调查为主。企业认为学生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有林木种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造林验收、森林抚育设计、森林采伐设计、林草资源区划、林草资源评价、病虫害识别防治等。

结果显示,林业产业对“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景观规划、智慧林业建设”等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工程师、激光雷达测绘技术人员、无人机飞手、碳汇计量师、监测系统开发工程师、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师、智能平台系统集成工程师、应用测试工程师等新兴岗位需求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预测见图1。

一)岗位群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对林业产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照《国家职业大典(2022)》,研制组梳理归纳出16个典型工作任务。其中,森林培育岗位群主要工作有7个:种实生产、苗木壮苗培育;立地条件调查、造林作业设计、造林成效检查;森林抚育、森林改培。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有6个: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林业资源综合监测、林业资源综合评价;森林资源数据获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林业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有3个:林业有害生物识别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草防火。

林业产业领域典型岗位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主要有植物识别、生态因子调查、遥感技术、无人机应用等;综合能力主要有林业智慧管理、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监测、林业碳汇开发与价值核算、生态空间规划等;新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有GIS技术、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大数据分析、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集成应用等。在人文素养方面,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与沟通、信息技术应用、逻辑思维、应急处理能力,对吃苦耐劳、奉献意识、环保意识与持续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共同体所属产业对人才要求更高更细致,需要人才培养专业增加适应性。

一是毕业就业渠道发生变化,已从单一的在林业事业单位就业转变为在民营企业就业。二是企业业务类型多,岗位工作任务复杂性和综合性强,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更高。三是林业企业注重新技术、新规范应用,行业高端设备和信息化软件使用频度高,具体工作与行业规范、标准对接紧密。四是林业企业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对非专业能力比如文本撰写、吃苦耐劳、语言表达等能力有明确要求。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共同体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定位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议:共同体所属产业的人才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林业行业的森林资源培育、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保护等岗位(群),能够从事林木种苗生产、造林工程、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共同体行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归纳分析,对林业行业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未来招聘和培养人才时,应重点关注专业能力、实践技能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注重人才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以满足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

 

终审:林业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